«

滁州市关于中小学体育卫生专项督导抽查情况的报告

滁州教育网 发布于 阅读:58 考试项目


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团、安徽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体育工作督导评估指标体系(试行)的通知》(教秘〔2008〕526号)精神,我局高度重视,及时向市人民政府分管领导汇报,成立了中小学体育卫生工作专项督查检查领导小组,并及时下发《关于做好全市中小学体育专项督查自查和迎检工作的通知》(滁教督函〔2008〕224号)和《关于中小学体育卫生工作专项抽查的紧急通知》(滁教内电〔2008〕54号)两个文件,组成两个专项督导抽查组,到各县(市、区)进行为期6天的学校体育卫生专项检查。现将我市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在省政府教育督导团、省教育厅的体育卫生专项工作督导统一部署下,我市教育局领导高度重视,成立抽查迎检工作领导小组,及时拿出工作方案,专程向市政府有关领导作了工作安排情况的汇报。于12月1日至6日,分两个抽查小组,为期6天对8个县(市、区)39个乡镇(办事处)、43所中小学校进行了体育卫生工作专项抽查。所到之处,各县(市、区)党委、政府,教育行政部门都给予高度重视。在抽查过程中,我们采取听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体育卫生工作情况的汇报,核查县(市、区)档案资料;随机抽查乡镇的中小学校,听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情况汇报,查看资料,核查体育卫生的硬件建设,深入学生食堂、宿舍进行卫生、安全方面的督查;深入班级,随访学生,了解体育课的开设情况;深入教务处看总课表后再到不同的年级进行核实小课表等方式。抽查结束后,向所在地的教育行政部门作抽查情况的反馈。
通过首次体育卫生工作的专项抽查情况来看,各县(市、区)对此项工作都非常重视,并清醒地认识到,这是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一次契机。各地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理念,把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把学校体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深化学校体育改革,促进城乡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均衡、协调发展;坚持城乡统筹原则,优化整合县(市、区)全市体育资源,广泛开展群众性青少年体育活动和竞赛,努力开创全市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新局面。
二、取得的成效

  1. 建立组织,加强领导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市教育局成立了学校体育卫生工作领导小组,相关科室一把手为成员,督导室牵头具体抓学校体育卫生专项督查工作。要求各县(市、区)、各中小学校成立相关组织,加强领导,确定专人负责此项工作。
  2. 加大投入,逐步完善体育卫生设施
    我市多数县(市、区)经济欠发达,大多数属于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较差,起步较晚,近几年,各级政府在经费十分紧张的���况下,仍然不断加大对中小学体育设施的投入,在我们的抽查中有6所中小学铺设了塑胶跑道。南谯区为学校统一购置了乒乓球桌、单杠、双杠、跳马等体育运动器材,为十二所学校新建了篮球场,田径运动场,添置了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体育易消耗器材。各县(市、区)新添体育保管室、体育办公室有500间,建筑体育运动场馆2万平方米。总投入上千万元。同时鼓励学校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开发乡土资源,不断拓展学生课外文体活动的空间和形式。
  3. 政府注重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近几年各级政府非常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特别是体育教师队伍的建设,逐年加大招考体育教师的比例,调配教师时充分考虑体育教师的比例。各地每年都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聆听专家教授课程改革讲座,开展体育教师基本功比赛,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
  4. 重视体育课开设和大课间活动,保障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
    各县(市、区)中小学校能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保质保量上好体育课,不以任何理由削减、挤占体育课时,各县(市、区)能配备专职体育教师。全面实行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上午统一安排不少于25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安排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集体体育锻炼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寄宿制学校坚持每天组织学生早锻炼。逐步实施中小学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积极创建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区,目前我市琅琊区已通过验收,申报成功,成为我市首家省级课外文体活动工程示范区。
  5. 扎实开展“阳光体育”活动,落实冬季长跑计划
    在坚持做好课间操及眼保健操基础上,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将“阳光体育”活动与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热潮。积极探索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形式。各校每周安排2-3次校园集体舞活动,指导学校组织好校园长跑活动,并做好记录。把本土体育项目资源利用起来,指导学生开展有计划、有目的、有规律的体育锻炼,重点加强身体素质和体能练习,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和创新能力。
  6. 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保证学生休息睡眠时间
    各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都有明确规定和要求、学校不得以任何形式下达升学指标,不得以升学率考评、奖励学校和教师。要求学校要进一步端正办学思想,纠正片面追求升学率,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科学布置作业。制定并落实科学规范的学生作息制度,小学、初中、高中学生每天在校集中学习时间分别不超过6小时、7小时、8小时,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学生9小时、高中学生8小时。
  7. 加强“体教结合”,以手球项目为突破口,逐步完善手球项目一条龙办学模式
    发挥“体教结合”优势,科学规划项目布局,合理统筹各类资源。各县(市、区)教育局、体育局联合成立体教结合工作领导小组。联合开展多项活动,目前有20所小学获得市级“手球特色项目学校”称号,部分中小学将继续办好体育传统项目、专项特色学校。
  8. 逐步健全青少年体育竞赛制度,举办丰富多彩的学生运动会
    各县(市、区)为落实中央7号文件和安徽省委12号文件精神,大力开展阳光体育活动,教唱校园阳光体育之歌。08年各地开展了系列“迎奥运”为主题的阳光体育活动。如:举行校园集体舞比赛、中小学生乒乓球比赛,小学生趣味运动会、有的县(市、区)还代表滁州市组队参加安徽省中小学生健美操比赛、10所省示范高中参加了安徽省第三届示范高中田径运动会、中小学冬季长跑活动。各县(市、区)在参加滁州市每2年举办一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外,还每年进行多项群众性青少年体育比赛,逐步建立青少年体育竞赛制度。各中小学校每年要召开春、秋季运动会或体育文化节,因地制宜地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体育活动和竞赛,做到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校校有体育特色。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发展学生的体育特长,培养一批体育后备人才,普及到绝大多数学生能掌握两项以上体育运动项目。
  9. 重视和加强学校健康教育
    多年来,各县(市、区)认真落实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时,坚持防治结合、以防为主、健康教育贯穿始终的原则,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加强卫生、健康知识教育, 注重培养学生的卫生意识和良好的卫生习惯。切实加强用眼卫生教育,帮助青少年掌握科学用眼知识和方法,及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阅读、写字姿势,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从而降低青少年视力不良率。各中小学能全部开设健康教育课或健康教育讲座,平均每周不少于0.5个课时,做到有教材、有教师、有备课笔记,有检查,有考评总结。注重培养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宣传和普及科学健身、科学用眼、科学营养科普知识,为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科学指导。如我市市直、南谯、琅琊等地已初步建立了学生健康检查制度,要求学校每年对学生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市直学校和省级示范学校均配备心理咨询老师,建立校内心理辅导咨询站,为学生开展好心理咨询等系列服务活动,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同时把心理健康知识与其他学科教学相结合,加强班主任工作建设,齐抓共管,严防不良事件发生。
  10. 加强学校体育安全管理,指导学生科学锻炼
    各县(市、区)都能建立和完善学校体育工作规章制度,强化安全意识,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对学生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强化活动安全管理,加强体育场馆、设施的维护,确保安全运行。对学校的体育设施要求学校能定期检查,定期维护,发现安全隐患,即使排除,确保安全使用。要求学校对学生体育活动能制定科学合理的活动计划和流程,明确安全责任,完善安全措施,使体育活动程序化,确保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安全。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安全防范有预案,有应急预案处理机制,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实行责任追究制。建立和完善青少年意外伤害保险制度,主动争取相关部门支持,办理校方责任保险和学生意外伤害保险。
    三、存在问题和整改措施
    我市在加强学校体育卫生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但按指标体系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11. 部分县(市、区)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学校校长对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中央7号文件和省委12号文件精神宣传还不够深入,体育锻炼对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民族的强盛的积极作用还没有形成社会的共识,高考、中考仍是当前社会对教育成果最主要的评价和检测标准,因而学校不同程度存在重智轻体,体育课时不足、学生没时间参加课外体育锻炼等现象。
  12. 中小学校体育教师队伍数量不足,业务水平参差不齐,工作积极性不高,特别是农村小学还有部分兼职体育教师,教学水平不高,队伍不够稳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校体育工作的进程。
  13. 部分学校体育场地建设缺乏长期规划,学生多场地少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学校体育器材远远达不到国家颁布的基本标准,学生运动区域还存在一些安全隐患等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要以本次国家教育督导团及省教育督导团、省教育厅对学校体育卫生专项督查为契机,做好以下工作:
  14. 加大宣传力度,在各学校掀起学习中央7号文件及省委12号文件精神的热潮,让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充分认识到学校教育应当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青少年体育卫生活动,促进家庭、社会形成科学正确的体育卫生观念和方式方法。
  15. 市、县级政府每年要扩大招考中小学体育教师的比例,把高学历、热爱体育教育事业的大学生充实到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去,逐步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学和开展体育活动的质量;不断加大对学校体育设施、场地建设的投入,设立学校体育卫生专项经费,保障体育教师的正当待遇,保证学校体育活动正常开展。
  16. 加大督查力度,每年组织一次全市的中小学体育卫生专项督查工作,将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纳入到年度考核评估体系之中。对成绩突出的地方、学校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的县(市、区)和学校,实行合格性评估和评优评先一票否决。
    总之,通过3-5年时间的努力,我市青少年能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耐力、力量、柔韧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营养不良,肥胖和近视的发生率明显下降。